從今天做起,從眼前做起,從小事做起,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對待群眾、對待組織、對待事業、對待同志、對待親屬、對待自己,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生命不息、奮鬥不止,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、好幹部。——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
  □東方今報記者 夏秀琴
  通訊員 沈傑松/文記者 李書寶/圖
  “社區是個筐,啥都往裡裝。”人們常用這句順口溜來形容社區工作的瑣碎與繁雜。可一個幾千人的社區,居民大部分是破產企業職工、困難戶,曾經糾紛矛盾無數,怎麼就蛻變成了區級文明社區?3月27日,東方今報記者來到洛陽市西工區凱旋東路辦事處團結巷社區,跟隨該社區黨總支書記、主任劉曉一起工作,看看這個愛操心的社區書記,是怎麼把社區變得井井有條的。
  挨個上門走訪“摸底數”
  當天上午9點30分,記者來到該社區服務中心,只見民政、社保等多個窗口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。劉曉說,三個網格長已經入戶調查工作去了。每個人的分工明確,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。
  服務中心掛了很多漂亮字畫和錦旗,都是社區居民送來的,其中有一面錦旗是近期送來的。網格長在走訪社區時發現,有一位50多歲的許姓智障老人,家中父母已過世,就剩下他一人孤單在家,生活困難。劉曉知道後,就立馬幫其寫低保申請,聯繫民政部門開闢快速通道,特事特辦。在他的努力下,低保申請不到一周時間就辦理成功。其親友送來錦旗表示感謝。
  劉曉說,他們社區有2300多戶居民,雖然身處鬧市區繁華地段,卻有三分之一的家屬院屬於破產企業家屬院。孤寡老人、困難職工較多,人員複雜,基礎設施差。居民間糾紛、矛盾較多。
  2008年,他剛到團結巷社區時,就把社區分片,由網格長負責。他和網格長們挨個上門瞭解社區裡面積、人口、年齡結構、計劃生育等情況,鄰裡之間的矛盾、基礎設施、衛生環境等亟待解決的問題。
  讓老百姓辦事“氣”順
  上午10點,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太太上門找劉曉,咨詢申請遺屬補助的問題。劉曉讓她去丈夫所在的單位申請辦理。咨詢完,老太太還不肯離開,跟劉曉聊起孫子的事情,說到動情處,還激動得哭泣起來。劉曉趕忙安慰,讓她好好說,別激動。在劉曉的指點下,老人似乎釋然了很多,不一會就笑了,樂呵呵地回去了。
  劉曉說,老人姓付,經常來,有一個兒子離異,孫子小奇(化名)跟著她生活。小奇很調皮,經常出去偷東西,奶奶不給錢就出手打老人家。劉曉通過走訪得知,小奇的父親每次見小奇不乖就打他,小奇就將怨氣撒在了奶奶身上。後來劉曉就把他們一家人叫到一起,經過溝通,父親承諾不再打小奇,小奇也在多次教導下慢慢和家人相處好了。但日常生活中老人很寵愛孫子,難免有點小摩擦。兒子工作忙,無人聽她訴說,劉曉就成了老人傾訴的對象,其實每次來都沒多少事,就是平時沒人說話,很寂寞。
  劉曉說,有時候居民不一定有多大的事,就是想找個“傾訴”的對象,說完,也就沒事了,而他就經常成為這樣的對象。有時候聽了無數次的事情還得認真聽,有些問題解釋好幾遍,明明感覺說得很清楚,但對方還是不理解,還得繼續耐心解釋。
  “一定要讓老百姓來社區辦事‘氣’順,居民不理解是自己沒解釋到位,應該埋怨自己沒說到位。”劉曉認為,不管社區百姓事大事小,都要當成大事情來處理。只要大家團結一心,啥事都能解決。
  愛給自己找“麻煩”
  當天下午2點半,劉曉和另外一名工作人員提著帶有鎚子、釘子、透明膠布的手提袋出去巡查。走在路上,他不停地往牆壁上、路邊巡視著。看到有公益廣告破損的、掉釘子的,他們都會掏出鎚子、透明膠等修補一下。
  在一處工地旁,劉曉說了句,終於修好了,不用擔心孩子們的安全問題了。原來,這個工地前幾天有要拆遷的房子,牆壁上留了個大洞,他們用鐵板和宣傳佈,封了三四次,但都被頑皮的小孩子給拆掉了。擔心孩子們的安全,劉曉就跟工地負責人協調,最終修補牢固了。
  走訪到長樂街68號院、23號院,只見不大的院子里精神文明教育宣傳欄、平安建設公益廣告、提示群眾自己防火防盜知識宣傳等應有盡有,沒見到保安和物業人員,卻很乾凈整潔。
  劉曉說,68號院原來沒有保安、沒有物業、沒有石子路。院內環境衛生沒人整治。劉曉瞭解後,就讓網格長帶領幾個低保志願者負責打掃衛生,劉曉積極為該小區申請舊居民庭院提升工程,鋪上了石子路。到周末大家都休息,沒人值班時,他會專門跑來打掃衛生。23號院是一金屬公司破產家屬院,鐵門壞了也沒人管,劉曉就跟辦事處商量給其換了新大門。
  “與其等到最後讓居民來上門找麻煩,不如自己下去找‘麻煩’。”劉曉說,積極主動去工作,督導,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。
  待遇不高依然感覺值得
  吃完晚飯,劉曉還要巡視亮化工作。要對酒店、醫院、學校、機關單位等處檢查建築物輪廓燈、牆體燈等,並用手機把其主體亮化情況拍攝下來,發給相關領導。有問題的及時督察糾正。
  團結巷社區劃分為三個網格,當天記者跟著劉曉轉了一個網格,大約兩個小時,就累得滿頭大汗,氣喘吁吁,但劉曉絲毫不見疲憊。他說,這都是練出來的,平常安排好手頭的事情,他都去社區“轉悠”,督察一下工作,或者和老百姓聊聊天,談心。
  他說,勤走動不僅身體健康,而且還能與群眾增加感情,多溝通,交心,這樣才能與老百姓更貼心。
  暖氣不熱了,下水道管子壞了,有老人迷路了,哪家鄰居吵架了,每天對轄區容貌、衛生死角、大雜院等進行清掃治理……雖然任務量很大,劉曉幾乎沒有休息日,但他卻沒有壓力。劉曉說,社區工作人員都很團結,有凝聚力。只要合理分工,大家協調一致,就能一起把工作做好。每當幫百姓解決了一些問題,看到百姓很開心,他覺得自己很有價值,工作有意義。
  雖然待遇不高,但劉曉說,他很熱愛這個工作,“上癮”了,熱心的百姓和勤奮的社區工作人員都讓他很熱愛,不捨得離開。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李鵬勛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看到百姓開心 才覺得自己有價值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c51ncsdr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